2024年5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学《彤程材料科学论坛》第四十六讲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新基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春英做题为《纳米科技与纳米医药创新发展》的报告,北京大学副校长、课程负责人张锦院士主持并致欢迎辞。

(授课现场)
陈春英院士首先对纳米科技的历史和重要性进行了精彩的概述。纳米科技自1959年由理查德·费曼提出以来,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中展现出变革性、前沿引领性和战略性影响。

(授课现场)
在介绍纳米生物界面与纳米药物调控策略时,陈春英院士强调了纳米颗粒/纳米药物在体内递送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递送效率低和潜在的安全风险。纳米蛋白冠现象是递送技术中遇到的瓶颈,通过多组学联用技术、高分辨成像技术等分析方法能够更精准地理解和控制纳米颗粒的体内行为。
纳米蛋白冠在纳米生物界面调控策略中起着核心作用,其形成和演化显著影响纳米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生物效应。通过主动控制纳米载体(药物)的蛋白吸附,以及主动结合特定蛋白分子,可以引导纳米药物精准递送至特定组织或病灶部位,克服蛋白冠对靶向性的不利影响。这些研究不仅为纳米药物的精准递送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对推动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和确保纳米技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授课现场)
陈院士及其团队不仅致力于纳米研究与应用,同时为了助力纳米生物医药的临床转化创新发展,也积极推动构建全面且系统的研究框架。这一框架将确保纳米药物和生物材料的安全性,并通过基础科学中心的纳米毒理化学研究,深入探索纳米尺度下物质毒理学效应的化学机制与化学生物学规律,为纳米药物创制、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医学技术提供重要基石。
同时,陈院士还强调了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建立紧密合作与提升纳米生物医药监管科学能力的重要性,以打通研发、转化、监管、评审的转化路径,创建纳米科学旗舰基地,提升我国核心技术的供给能力。

(证书颁发)
报告结束,陈春英院士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作了进一步交流。课程主持人张锦院士为陈春英院士赠予《彤程材料科学论坛》授课证书并合影留念。